郑州上街区有着悠久特色的传统文化

来源:上街区政府办公室 | 2016-03-10 16:01:29 评论数: 我也参与

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源远流长、独具特色、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传统文化,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,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。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,它一方面丰富着群众的精神生活,另一方面通过与地域经济社会的融合,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直接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。

上街区位于郑州市西部,距省会郑州38公里,东临荥阳市城关乡,南、北分别与荥阳市刘河镇、王村镇接壤,西与巩义市米河镇相连。全区总面积64.7平方公里,辖一镇五办,共有19个社区和30个行

政村,人口14万人。上街在明初大迁移时先民入住较多,沿沟挖洞,筑窑为屋,历代增衍。

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,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、造就一方社会风土人情。上街区地处豫东平原与豫西丘陵的相交地带,南高北低,山区、丘陵地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二。历史上的上街先后为成皋

、荥阳、汜水等郡县所辖,1958年因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的兴建,经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上街区,归郑州市管辖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上街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,被称之为“三秦咽喉”。陈胜吴广伐

秦、刘邦项羽相争、李自成起义、皮定均豫西支队抗日等无不在此留下踪迹。扁鹊救太子、刘邦斩白蛇、曹操屠佰奢、刘秀马刨泉等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。

随着铝厂的建设全国各地迁入人口大增,逐建成区。从原居的老户到新入的居民都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,这些习俗在相互渗透形成新文化元素的同时,又各自保留延续传承着自身的特色。

民间舞蹈:

我区有多只各类民间舞蹈队伍,表演形式各不相同,有多人表演,也有单人成舞的,表演的舞蹈有:秧歌、旱船、扇子舞、舞狮、舞龙等。每逢重大节日、庆典活动都要走上街头进行表演。任庄村的

民间舞蹈《钉缸》已列入《河南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》,曾获省民舞集成二等奖。

民间传说:

传说是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越来越生动,越来越传奇。在上街地区长期流传有:汜河的传说、火焚云阳寺、虢太子入棺待葬 遇神医起死回生、巨蟒当空讨封赏 刘邦怒而

斩其身等诸多传说故事。

民谣:

长期以来,本地流传着许多民谣,其中不少是幼儿的催眠曲或儿歌。这些民谣不知出自何家,不知出自什么年代,却被男女老少喜闻乐见,辈辈相传。例如:板凳板凳樏樏,里面坐个大哥,大哥出来

买菜,里面做个奶奶,奶奶出来梳头,里面做个孙猴,孙猴出来作揖,里面坐个花鸡,花鸡出来咯嗒,里面做个蛤蟆;蛤蟆出来蹦蹦,里面坐个老豆虫,一挪一动动,一挪一动动。

4、广场文化活动

上街区广场文化活动起始于上个世纪末,先在上街区体育馆内进行,后在体育场广场举办,近几年在盛世广场开展。始终坚持政府牵头、部门参与的原则,一开始就高起点高标准,深受广大市民的拥

护,也吸引荥阳、巩义等周边的群众前来观看,每年受益群众均在三万人次以上。

民间工艺:

我区民间艺术有:纸扎工艺(主要纸扎如彩灯、风筝、玩具、舞蹈道具、祭祀用品等)、刻画(主要是利用画具、刻刀等一系列的纯手工制作技艺,可刻画在工艺器皿上、制陶工艺、木板烙画、根雕

等;并有一些流传很久远的民间手工技艺,如传统剪纸、捏面人、吹糖人、布老虎、虎头鞋等手工技艺。民间音乐:

我区多个村庄还组织有盘鼓队、腰鼓队、民俗乐队(响器班)等民间艺术队伍,在各种庆典和祭祀仪式上进行民族器乐表演,吹吹打打,热闹非凡。如聂寨村成立有以锣、鼓、镲等一些乐器来进行演奏的

打击乐队,代表性演奏曲目有《长行交锤鼓》。

责任编辑:雷鑫鑫

本文相关推荐

读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