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上街区地理位置优越 自然资源丰富

来源:中国上街 | 2016-03-10 15:47:17 评论数: 我也参与

上街区地处河南省北部、华北平原、黄河冲积平原扇轴部,为豫东平原和豫西丘陵的相交地带。东经113°14''45″至113°19''05″,北纬34°35''至34°40''之间。上街区位于郑州市辖区西部38公里处,周围与荥阳市接壤:东邻荥阳市城关乡,西、南分别与高阳镇、刘河镇毗邻,北部与王村镇相连。  陇海电气化铁路、万泉河路由东而西贯穿城区。郑(州)洛(阳)汴(开封)高速公路傍区而行。上街区是郑汴洛“黄河之旅”旅游热线上的咽喉重地,自古就有“三秦咽喉”、“东部襟带”之称,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上街区域辖1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,全区总面积64.7平方公里。上街城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,辖区总面积17.855平方公里。

按大地构造划分,上街区位于豫西褶皱带荥巩复背斜的北翼,温县坳陷的南缘,华北地震区的中南部。对上街有影响的构造带有:①太行山前断裂带,②新乡-商丘断裂带,③聊城-兰考断裂带,④封门口-五指岭断裂带,⑤汾渭断陷盆地构造带等。构造表现形式以断裂为主,褶皱次之,断裂发育有上街断层、郭小寨断层、汜水断层和广武断层等隐伏断层。 上街区及附近地区全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所覆盖,沉积厚度由南部岗地的120米向北增至250米以上,成因类型为风积、冲积、冲洪积、冲湖积、人工填土等。

上街区地质为第四纪冲积堆积次生黄土层,厚度最深可达200米左右。全区大多为Ⅰ-Ⅱ级下沉性大孔土(仅北部靠近陇海铁路线为非下沉性土),浸水后具有沉陷性。地基允许耐压力1.5-2.5千克/平方厘米,地下水的稳定水位深度在13.9-29.5米处,地下水大致向北或西北流动。  辖区小关铝矿区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:奥陶纪马家沟灰岩;石炭纪铝土矿、煤层;石炭纪太原统石灰岩;砂页岩;二迭纪及三迭纪砂岩、页岩;最上面为第四纪黄土层。整个地质构造简单,为单一斜构造,一般岩层走向为N70°W,倾向N20°E,倾角15°左右。铝土矿层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,具有工业价值的铝土矿层厚度平均2米左右。铝土矿层上部有一层结构致密的(石炭纪)石灰岩矿层,厚度约5-6米,CaO含量54%,为良好的氧化铝熔剂原料。

小关铝土矿区地质储量约1亿吨,40%可供露天开采,矿石平均含氧化铝64.75%、二氧化硅14.41%,平均铝硅比值4.7。页炭纪的石灰石储量约0.3亿吨,其它个别地段奥陶纪的页岩页也可作熔剂用。

上街区辖区属黄土丘陵地,处于华北平原、黄河冲积平原扇轴部,为豫东平原和豫西丘陵的交接地带。西、南部承接丘陵山地,地势起伏不平,大部分位于古黄河一、二、三级阶地上,按地貌形态及成因类型,自南而北可划分为风成黄土岗地,冲洪积倾斜平原和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。区内所覆盖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,其浅层黄土岗地区为上更新世风积物;倾斜平原区为上更新世冲洪积物;冲积平原区为全新世冲积物及上更新世冲洪积物。区内发育有较多的冲沟。地面被冲沟割裂成块,冲沟多为近南北向和东西向,冲沟宽深均在30-70米局部有70-80米深,100-150米宽,长度一般为500-2000米,个别冲沟长达5000米以上。东、北部地势开阔,较为平坦。全区整体呈西南高、东北低的自然倾斜之势,坡度平均0°48′8″,海拔高度在110-160米之间。地面最高点189米,最低点130米以下,高差大于50米,平均纵坡降8-15‰。区域内由于长期的山洪及雨水冲刷,致使冲沟纵横,地面大部分被切割成条块段。  区辖的小关矿,位于区西南22公里处的巩义市境内,主要有茶店段的红土坡矿区和竹林沟段的南岭矿区,均位于嵩山北麓,地势由东向西,由北向南逐渐增高,比高200-300米,最高处海拔在550米以上。地面90%以上被黄土覆盖,地形切割剧烈,沟谷发育为复杂的黄土台阶地形。

责任编辑:雷鑫鑫

本文相关推荐

读图